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LUNG X LUNG DESIGN at MAKER FAIRE TAIPEI 2015

明日地球
Tomorrow never knows (2015) 






設計參與:陳敏傑/李振嘉/李京翰 
CHEN, MIN-CHIEH / LEE, CHEN-CHIA / LEE, CHING-HANG
使用材料:生質塑膠/樺木夾板/鋁管
Material : PLA / CNC-cut Birch Plywood / Aluminum pipe
作品尺寸:
Dimensions(mm) : 1520(L) x 1350(W) x 1420(H)
作品重量:
Weight : 62kg
關鍵字:數位製造、氣候變遷、客製化編程 

Keywords : Climatic Change / Digital Fabrication/RhinoScript

「明日地球」設置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氣候變遷展示廳展區內的作品。詮釋地球在不久的將來,由於受到劇烈「氣候變遷」的影響,兩極的冰層快速融化後,地貌在短時間內大幅變化所造成的衝擊。
由於重要的文化與資產盡被海水所覆蓋,面對熟悉又陌生的居住環境,人們憑著對都市零碎的記憶,重新建構出一個明日的世界。
作品使用立體堆疊層積的方式,透過 RhinoScript 編寫出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流程,才得以將複雜的模型(由 411個不同的區塊模型拼裝而成)在兩個月內製作出來;嘗試用當代的工藝技術,重新寓言地球給我們人類的警語。

「Tomorrow never knows (2015)」is a project setting up in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NSTM), in Kaohsiuang. As a part of Climatic Change Exhibition, this model presents an imagination of our world after abrupt change when sea level rising.
By using digital tools (Rhino + RhinoScript) with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technology, we try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o working with affordable 3d printers. First, To divide the earth model into 411 different pieces, then to assemble these printed models to a sphere shape (with diameter of one meter), it makes the process more achievable from geometry studying to final fabrication with digital chain method. The whole project used 38 kg filaments to print and 2400+ printing hours, which is presenting a contemporary fable to remind us the Global Warming problem.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All Things Fall/by Mat Collishaw & Sebastian Burdon 費時六個月製做的大型旋轉式3D列印作品

All Things Fall/費時六個月製做的大型旋轉式3D列印作品
Designer:Mat Collishaw
3D Modeling:Sebastian Burdon
Software:3D MAX & Zbrush
London/2015



大致介紹一下兩位設計師;Mat Collishaw 是一位擅長運用定格光影與組圖,透過序列影像的視覺暫留來達成動態效果的藝術家;Sebastian Burdon 是動畫原型師、CG創作者與導演。這個作品是後者費時六個月的時間製做,以一個大型的旋轉盤,透過高速旋轉以及燈箱的陰影效果,將作品轉速控制在約莫近似我們肉眼和大腦可以處理的頻率,透過視覺暫留的原理達到畫面連動的效果。
印製公仔是3D列印的濫觴、是條大家都會經歷的路,至於如何跨越、晉級到下個階段,還是得靠軟硬體的提升與努力~來看看這個作品吧!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功能強大的碎形程式/Fractal Lab Demo 2015

功能強大的碎形程式/Fractal Lab Demo 2015
原文出處:FRACTAL LAB

圖片出處:Vimeo




 History/發展沿革 
Fractal Lab 計畫成立於2011年初,是由一位英國的物理學者 Tom Beddard 所開發,初期是為了測試在網頁瀏覽器上使用 WebGL 架構,進行碎形(Fractal)的運算而撰寫。在那之前,Tom Beddard 是使用 Adobe PixelBender 以及 QuartzComposer 製做一些碎形的創作(2009),這兩者的優勢在於可以輕易的整合於 Photoshop 和 AfterEffects,但是在遊走碎形空間時,互動的介面常常綁手綁腳。
碎形是一種源自於自然的高完成度細部,換一種方式來說,即便是在輸入的參數做出一點點小到無法察覺的異動,經過不斷又不斷的自身演化,最後產出的形體也會是戲劇性的迥異。為了要能夠更輕易的來觀察這樣的奇幻空間(同時探索特殊參數下,coalesce 運算式內的一些隱匿的圖形管理器...),Tom Beddard 決定建構一個嶄新且容易操作的使用者介面,一個基於 WebGL 架構下的 GLSL(OpenGL Shading Language)渲染器,讓瀏覽器可以借重於平行運算的技術,透過 GPU 的運算能力來建置這個新的控制介面。
第一個推出的版本(見下方影片)是一個概念上的驗證,讓使用者可以在瀏覽器的架構下,即時性的更動參數並遨遊在碎形的空間內。(這個作品樹立了一個里程碑,變成 Tom Beddard 先生開啟日後求職升遷的立基)


雖然一直朝著把 Fractal Lab 頁面發展成一個全功能的商品邁進,但目前這個架構下仍然遺留著許多個人測試階段的殘跡(不外乎是一些還在測試階段的網路渲染技術)。這樣的架構可以滿足原作者對創作的渴望,一種將所有測試結果整合在一起的狀態。

Popular Posts